丁連財談韓流與韓劇
丁連財談韓流(Korean Popular Culture)與韓劇(Korean Drama)
****為何韓國能夠『以文化征服世界』?韓國影劇成功的因素是什麼?
韓流與韓文化
韓流的確很厲害,這股 『軟實力』 (soft power) 漫溢到全世界:韓劇(Korean Drama, K-D)、韓歌舞(Korean-Pop, K-Pop : 譬如 Super Junior, BTS, Girls' Generation, Wonder Girls, Twice, BLACKPINK等)、韓電影、韓綜藝節目 (尹食堂、一日三餐等) 、韓語文、韓歷史、韓旅遊、韓食物(泡菜、烤肉、石鍋拌飯、炸醬麵等)夯夯日上、攻城掠地;而韓電器、韓手機、韓服飾、韓化粧品、韓整形、韓汽車、韓電動火車、韓輪船、韓軍艦(譬如:蔚山級巡防艦)、韓核電廠的出口也愈來愈多。
軟實力驚人
韓國『軟實力』實在驚人,電影『寄生上流』(Parasite; Gisaengchung;寄生蟲) 榮獲美國奧斯卡等國際影展與電影節最佳影片、導演、編劇等大獎,防彈少年團 (Bangtan Sonyeondan, BTS) 則在告示牌二百大專輯榜(Billboard 200)連續四年勇奪冠軍。
韓國2016年文化輸出達60億美元,2017年81億美元,2018年95.5億美元,2019年123億美元。韓流所向披靡,連東南亞、南亞、中亞、中東、伊斯蘭世界(想像一下在埃及有阿拉伯語配音的韓劇)、拉丁美洲、非洲國家都在看韓劇,而韓國現代歌舞,也是歐美年輕世代的最愛,在網路媒體成立很多的粉絲團與後援會。
找到國家發展另一方向
韓國在1997亞太金融危機後,由於金大中政府的正確政策與落實辦法,加上韓國人民體悟到即使無法成為政治、軍事大國,但是只要拼命努力,一定可以成為文化與經濟大國,因而奮發向上,認真苦學苦練,達到最高要求--『不亮劍則已,一亮劍就要武功蓋世』、『不亮相則已,一亮相就是要舉世震驚』,而全球聞名且行銷世界。
韓國還領悟到當景氣衰退或國際疫病猖獗,而致實體製造品出口降低時,文化輸出很少受到影響,甚至反而升高,因為大家需要歌舞影劇等娛樂的慰藉。
韓劇比較優質
沒有接觸過戲劇研究的一般人,單憑感受就可以認定韓劇比大多數的中港台連續劇好看太多了。喜歡戲劇的人(筆者從小就愛看戲劇與電影,小學時還在教會演過聖誕劇的主角 --- 新約聖經馬可福音十章46-52節改編的《討飯瞎子巴底買因信主耶穌而得看見》,但從大學外文系時期才開始有比較正式的琢磨)。
如果大家對希臘悲劇三大名家 (Aeschylus、Sophocles、Euripides)、莎士比亞戲劇、現代戲劇有所涉獵,並且閱讀過亞里斯多德(Aristotle)的《詩論》(Poetics)有關戲劇的論述,還有《我的藝術生活》、《戲劇表現論》、《戲劇原理》、《戲劇的結構與解構》等與戲劇有關的書籍,也看過數量極為眾多龐雜的戲劇與戲劇衍生物(連續劇、單元劇、舞台劇、歌劇、電影等),然後把古裝的韓劇與同為古裝的 Chinese Drama, C-D(中國劇/中劇)、Taiwan Drama in Chinese, T-D-C(台灣的華語劇)、Taiwanese Drama, T-D(台劇/台語劇)、Cantonese Drama, Canto-D(港劇/粵語劇)做比較專業的比較,肯定會認定韓劇勝出。
韓國古裝劇賦予觀眾正能量
韓國古裝劇不會像絕大多數的 C-D、T-D-C、T-D、Canto-D 古裝劇一樣,把古代歷史簡單詮釋為『帝王淫威發洩史』、『諸王子奪位廝殺史』、『諸后妃後宮爭寵鬥爭史 (比較真實的名稱應該是"性奴集中營紀實")』。
諸如『步步驚心』、『武媚娘傳奇』、『後宮甄嬛傳』、『延禧攻略』、『如懿傳』一類的中國古裝歷史大戲,對觀眾淺移默化的信息與教育很可怕而且完全落伍,違反普世價值、充滿邪惡狠毒的負面能量。
這些戲劇一再灌輸觀眾『人生的最大價值與意義是自己與家族的榮華富貴』、『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必須厚黑狠辣兇毒』、『踩著對敵的屍首前進』、『名利權位財色才是硬道理』,整齣戲劇呈現的就是貪婪、敗壞、忌妒、仇恨、咒詛、陷害、謀殺,使大家向下沉淪走向地獄。
呈現多元而真實的人生樣貌
韓國古裝劇會呈現多元而真實的人生樣貌:有上層生活,也有中下層與庶民甚至賤民 (宮女、醫女、畫工、膳工、樂工、儒者、商人、貨郎、畫師、藥師、醫師、工匠、娼妓、巫師、農民、獵戶等等) 的工作與生活;有君臣鬥爭、王子鬥爭、后妃鬥爭、朋黨鬥爭、官民鬥爭、親情、愛情、友情穿插,但終極主題是善惡鬥爭。
韓國古裝劇的劇情也會對封建主義、階級歧視、民族歧視、性別歧視、性取向歧視,以婉約或直接的方式進行批判。最重要的是,在戲劇中原本貧弱的那股『善的力量』,即使奄奄一息,也絕不會氣餒退縮,會永遠慢慢積累,歷經生死存亡危機,最後對抗『惡的勢力』,並獲得勝利成功。《大長今》就是典型。
真善美與信望愛的普世價值
這不知不覺中帶給觀眾的信息與教育就是:真實誠篤、保持良善、追求高超技能與智慧應變、不和惡勢力妥協、make yourself a better person, others better people, and this world a better place,追求『真善美』與『信望愛』這種普世永恆的價值理念,彰顯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提升性靈往天使的方向走;而非歌頌或突顯卑鄙、低賤、齷齪、猥瑣、自私、無恥的『榮華富貴』,和把人拉低到禽獸甚至老鼠、蟑螂層次的虛無與下賤:—步步通往地獄。
在韓國古裝劇《大長今》、《同伊》、《李蒜》、《善德女王》、《自鳴公主》、《奇皇后》、《公主的男人》、《風之畫師》、《許浚》、《黃真伊》、《朱蒙》等劇中,都具備豐富多樣繽紛的呈現,而主線與諸多副線的故事可以漸漸匯聚,而出現波波衝突與高潮。
擴大歷史視野並矯正歷史視角
對臺海兩岸絕大多數只讀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教育部編審版中國歷史課本者,對只閱讀過以中國為中心史觀的歷史者,看這些韓國古裝劇或許會得到另一項知性的利益--開拓視野、增多史實、平衡史觀,而能辨識更廣大且更清楚的歷史拼圖。
1970-80年代以來,國際史學界漸漸出現一種共識,認定以狹隘單一國家民族為主軸的國別史、國族史、民族史,有太多的主觀、誇大、傾斜、扭曲、捏造,既無益於史實之建立,也無助於促進國際和平,反而助長仇恨與敵視。因此,應該轉而以區域國家民族互動史,甚至以全球史的制高點,來構建更完整而客觀的史實。
從民族國家中拯救歷史
著名中國史學家與漢學家杜贊奇(Prasenjit Duara)出生並成長於印度,在美國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任教於普林斯頓與芝加哥等大學,他在1990s年代的大作《從民族國家中拯救歷史:質疑現代中國敘事》 (Rescuing History from the Nation: Questioning Narratives of Modern China. Chicago;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以全球眼光與複線歷史觀審視近現代中國歷史,揭穿戳破慣常以國族與民族主義為中心的歷史書寫的虛矯與詐騙。
中國出版社為了避免書名引發的尷尬,簡體譯本改書名為 《從民族國家拯救歷史︰民族主義話語與中國現代史研究》。
中國不提或避提的歷史
韓國古裝劇誠實呈現朝鮮半島受到儒家思想、漢字文化的強烈影響,以及對於天朝上國 (漢國/唐國/元國/明國/清國) 的感受與回應,但也呈現若干中國歷史隻字不提或一筆帶過的史實。
譬如在《朱蒙》與《自鳴公主》當中,可以知道高句麗是在現在的中國遼寧建國,而其所源出的扶餘位於吉林,高句麗與扶餘兩國當時與大漢帝國之間有過激烈的三角縱橫博弈關係;大漢攻佔東北乃至朝鮮半島建置四郡,但是不久就有在地人反叛,而大漢官員在樂浪郡的暴政,還有與在地朝鮮族菁英的鬥爭,都是中國史絕口不提的部分。
朝鮮半島與中國的互動
在《善德女王》中可以看到新羅王國與大唐帝國的互動,在《奇皇后》中可看到高麗王國與大元帝國的互動,在《大長今》、《同伊》、《李蒜》、《明成皇后》等韓劇中,則有朝鮮王國與大明和大清帝國的互動。
在這些互動中,所謂的天朝上國的使臣幾乎個個飛揚跋扈、品格敗壞、道德墮落、貪財好色,與中國史書慣常指出的恩被四海、以德服人、以禮義待人的說法,相差頗大。
當然,韓國拍的歷史古裝劇所呈現的『史觀』有其特定角度,不能盡信,但是基本史實部分還是可靠的,可以平衡大中國史觀的偏見。
日劇還有能力與韓劇一拼
若轉而談論現代劇,則韓劇完勝中劇、華劇、台劇、港劇,尚有實力與韓國現代劇抗衡的只剩日劇,譬如《半澤直樹》、《派遣女王》、《房仲女王》、《天國與地獄~瘋狂的2人~》、《默默奉獻的灰姑娘─醫院藥劑師葵綠》等。
永遠的阿信永恆向上
令人在感性有觸動、在生命有啟發、在智性有了悟、在志氣有激勵的日劇《阿信》乃特佳的電視劇。
《阿信》劇情時空跨度由1900到1984年,歷經明治、大正、昭和三位天皇,走過維新改造、脫貧走向富強、日俄戰爭、一次大戰、滿州事變、東京大地震、經濟大恐慌、日中戰爭、太平洋戰爭、戰後重建、再造繁榮富裕等重大歷史階段。
阿信歷經坎坎坷坷、起起落落的人生,一直學習成長並運用各種技能求生,充分展現人性的光明、善良、正直、誠實、智慧與強韌,具體實現了『真善美與信望愛』的人生。
《阿信》在NHK晨間連續劇史上開出 62.9% 最高收視,更在全球 68 國(包括保守的伊斯蘭世界) 播出皆造成迴響。大家每隔幾年甚至10年再看一次《阿信》,歷久彌新,永遠令人感動與激勵。
韓國現代劇
韓國現代劇不論是《冬季戀歌》、《天國的階梯》、《浪漫滿屋》、《大老婆的反擊》、《妻子的誘惑》、《最愛的人》、《笑吧!東海》、《逆轉人生》、《燦爛的金順》、《我的女兒瑞英》、《童顏美女》、《好好養大的女兒》、《來自星星的你》、《一起吃飯吧》等,不論在題材、場景、選角、戲服、化妝、演技都很可觀,不論是悲劇、喜劇、浪漫劇或人倫劇,在劇情發展上則常常是梗中有梗,在敘事上則順敘與倒敘有時候交叉進行,產生懸疑或驚奇效果。
在基本上以親情+愛情為主軸的一些韓國現代劇中,除了常見的三角戀、多角戀之外,還會有現代社會常見的單親家庭、外遇生子、爭產等情節,再把婆媳關係、夫妻關係、妯娌關係、親子關係、戀人關係、友朋關係、同事關係、同業競爭關係帶入,而呈現豐富元素。
浮濫劣作的實例
當然,受歡迎之後就會出現粗製濫造而良窳不齊的現象,也的確出現一些品質不那麼優秀的韓劇,濫竽充數。譬如《愛到最後》的劇本、導演、演員、場景、布景都不及格,類似的情節、台詞、橋段一再重複,拖泥帶水爛搞到104集。該劇原先的設定就是長篇連續劇,但是以其內容而觀,若去掉其中湯湯水水的虛灌部分,緊縮拍成中篇的,品質會好很多。
《我的女兒琴四月》
《我的女兒琴四月》試圖以建築業與建築師作為鋪陳故事的背景,劇中的確出現很多與建築有關的人物、台詞、情節、事件,而且故事以琴光育幼院(建築)的倒塌開始,以該育幼院的重建結束,算是首尾呼應,值得嘉許。
不過,編劇與導演功力不足,在與親情、愛情糾纏和使詐、使壞害人相關的情節、台詞、橋段上浮濫,一再重複而使劇情一直打轉,拖泥帶水痕跡太過明顯,使大家感覺整齣劇和劇組人員對觀眾的誠意不足。
《新妓生傳--芙蓉閣之戀》
《新妓生傳--芙蓉閣之戀》改編自小說,以韓國最後一家傳統朝鮮式藝妓館與末代藝妓為故事背景,令人感覺有新的觸角,可惜編劇與導演實力太弱,呈現方式頗為老套,和《我的女兒琴四月》一樣都是尋找失去的女兒的故事。
《老天爺啊!給我愛》更爛,以電視台主播+化妝師為故事背景,又是一齣尋找失去的女兒的老掉牙韓劇,編劇+導演+演員三者都很差,浪費觀賞者寶貴時間。
獎勵提升韓劇品質
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與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深知韓劇流於氾濫與品質下降之弊,為了提升韓劇的品質,撥出鉅款獎助題材與類型的創新,而韓國影視界一直存在著一批力爭上游、追求卓越並引領創意與新奇而奮進的編劇、導演、演員,使得韓劇、韓電影出現一波接一波的優良作品。
這些作品題材創新、製作精緻、劇情緊湊,在 30集或甚至 20 集就演出完畢的劇集有《謎霧》、《她很漂亮》、《The Package --- 遇見愛》、《燦爛的遺產》、《金秘書為何這樣》、《武法律師》、《檢法男女》、《月桂樹西裝店的紳士們》、《皇后的品格》、《Doctors》、《花樣年華 --- 生如夏花》、《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狐狸新娘星》、《便利店新星》、《上流社會》、《夏娃的醜聞》等。
《男朋友》
但是,有部分這一類 20-30 集的韓劇過度偏重浪漫氣氛的營造,卻忽略了骨幹所在的劇本,使呈現結果顯得單薄與蒼白,宋慧喬主演的《男朋友》就是其中之一。即使《男朋友》耗費大筆成本在古巴哈瓦那拍攝部分場景,主角極有名氣,都是白搭。
韓劇優秀演員源源不絕
韓劇的演員也一波接一波出現外型姣好亮麗且演技精湛者 --- 絕大多數是大學影劇系專業出身,即使是歌舞明星兼演員者,演技也很優異。
以女演員為例,從李英愛、宋慧喬、張瑞希、李昭娟、金泰希、鄭孝周、全智賢、金賢珠、鄭有美、張娜拉、何智苑、韓智慧、李寶英,到李沇熹、潤娥、黃正音、秀智、孫藝珍、趙允熙、白珍熙、朴信惠、金楢真 (柳真)、林珍兒 (Nana)、金裕貞、金敏英、金素妍、徐睿知、蔡秀彬,毫無斷層,老幹新枝交錯而美麗花朵盛開。
電視電影戲劇專業
李英愛出自中央大學戲劇電影研究所,李沇熹和朴信惠都是中央大學戲劇電影系,鄭有美和孫藝珍都是首爾藝術大學電影系,張娜拉、宋慧喬和韓智慧都是世宗大學電影藝術學系,鄭孝周、全智賢、潤娥、金瑞珍、金素妍五人都是東國大學戲劇電影系。
黃正音是水原大學戲劇電影系,何智苑和金賢珠是檀國大學戲劇電影系,趙允熙是同德女子大學放送(廣播)演藝系,白珍熙是龍仁大學電影映像系,金敏英是祥明大學電影系,蔡秀彬是建國大學電影系,李昭娟是漢陽大學演技電影系。
特強歌手兼演員秀智畢業於首爾公演藝術高等學校,從童星演到成人的金裕貞畢業於高陽藝術高中。
非戲劇科班出身的張瑞希畢業於慶熙大學舞蹈系,金泰希畢業於韓國頂尖的首爾大學服裝設計系。
徐睿知精通韓英西三種語文,畢業於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Universidad Complutense de Madrid,UCM)新聞學系,原本生涯規劃是當主播,於試鏡時被星探挖掘並說服她轉到戲劇與電影,成績斐然。
金楢真(柳真)是以女歌手出道的演員,11歲時移民到關島,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大學返韓就讀高麗大學法語法文學系,是一位韓英法三語演員。林珍兒則是歌手/模特兒/演員三棲紅星。
台灣演員短缺且演技不優
反觀台灣,演技優異足以擔當大樑的女演員青黃不接,老面孔居多,雖然我們必須肯定他們的努力,但是演技還有很大改善空間。即使後來出現一輩新人,但大多演技生澀,眼神、面容、手勢、肢體與台詞的表達與詮釋能力有待加強。
台灣大半連續劇的女主角是廣告模特兒、時尚模特兒、歌手出身,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影視教育與訓練,除了少數具有天賦與慧根者外,演出常常不到位、不到味,不然就是演出『太用力』--- 優秀演員的本事就是演來不像演的,力道不夠或太用力都是缺點。
與韓國對照,台灣在影劇人才的培育上恐怕必須加倍努力,而相關大學的戲劇、電影等科系的師資有待提升,各種學科術科的研習與訓練課程有待調整。
職場主軸職人劇 各行各業人生百態
韓國現代劇與現代電影還有值得稱讚的部分,就是很多齣的影劇會以某個職場為主軸,使劇情更加豐富並具有層次感。透過韓劇,一般人可以體會各行各業與人生百態。
喔!原來廚師、外科醫師、整形醫師、神經科醫師、藥劑師、護理師、屍體鑑識師 (驗屍官,仵作) 、律師、教師、服裝設計師、裁縫師、韓服師傅、西裝師傅、建築師、室內設計師、珠寶設計師、花藝設計師、化妝師、美容師、美髮師、品酒師、美食評鑑家、饕客、醬油釀造師、釀酒師、製茶師、麵包師、糕餅師、主播、記者、編輯、校對、編劇、小說家、童話作家、翻譯者、畫家、插畫家、舞蹈家、提琴家、鋼琴家、聲樂家、吉他手、歌手、舞女、特種行業從業者、運動選手、旅行家、飛行員、空服員、航站工作人員、司機、導遊、水手、銀行行員、股票經紀人、理專、房仲、車仲、百貨專櫃小姐、超商打工仔、快遞人員、餐廳侍應生、攤販、大老闆秘書、菜鳥實習人員等等,是這樣養成的,是這樣處理工作的,都可以是戲劇主角的職業。
原來報社、雜誌社、電視台、律師事務所、銀行、出版社、珠寶公司、時尚設計公司、百貨公司、大賣場、超市、便利商店美容院、醬油工廠、大飯店、餐廳、旅行社、機場等,是這樣運作和經營的,都可以是戲劇演出的職場。
這一切的一切使觀眾對各行各業有基本的認識,使觀眾以虛擬方式過一種多元多樣多采多姿的生活。
讀書看戲活千生 否則只活一生
人只有短短一生,但是一齣好的戲劇就可以讓我們經歷與體會另一種人生,藉由劇中人物與場景,多加了解到人類生活的豐富神奇、多樣多變、多彩多姿,多加體驗到人生的成功失敗、酸甜苦辣、悲歡離合、喜怒哀樂,而使靈性提升、知性拓展、感性加深,達到魂魄洗滌 (catharsis) 與淨化的效果。
多讀書多看戲,應該就可以體會美國著名作家與編劇George Raymond Richard Martin在其《冰與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系列第五部的《與龍共舞》(A Dance with Dragons)裡的名言:“A reader lives a thousand lives before he dies. The man who never reads lives only one.”
兩岸學韓劇如同畫虎類犬
若從敘事學 (narratology) 角度而言,韓劇不論在類型、體裁、主題、風格、結構、情節、角色,與呈現方式、手法和技巧,都極為可觀。
中國古裝劇《陸貞傳奇》與《延禧宮略》都學習《大長今》,把宮女的養成與升級或降級排入劇情,使庶民與奴婢奴才的戲份增多一些,沖淡以往劇情都集中於王侯后妃爭權奪利的偏狹與單調乏味,但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
臺海兩岸的現代劇近來也學習韓劇,帶入律師、調查官、醫師、企業家、運動員、消防人員等背景,但是有點畫虎不成反類犬:故事單調乾澀,無層次感與豐富性。
親身經歷實地生活
韓國編劇若要創作與自身閱歷不相干的題材,一定會先沉浸於與該題材相關的工作,並與專業人士接觸洽詢:看很多相關書籍與普受稱道的影劇、詢問該領域從業人員,或乾脆兼職該工作半年。
演員若要演出法官、律師、醫師、記者、酒女等角色,都必須到法院、律師事務所、醫院、媒體、酒廊等長場所接受實地實務訓練,因而演出到位且逼真。
中台兩地的編劇與演員在這類專業人士的編排與角色扮演中,常常是單憑想像就亂編亂演一通,以致出現一大堆可笑荒謬的情節與動作。
中國高官王岐山稱讚韓劇
在此容筆者引貼《維基百科》上一段有關中國高官王岐山談論韓劇的有趣記載:
王岐山,史學家(中華民國史等)、經濟學家(農業經濟學等)、金融專家與官員(大銀行行長等職、整頓中國部分地區銀行舞弊等)、大學教授。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副主席。
2014年3月5日,王岐山參加人民代表大會北京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兼人民大會代表兼張和平講述了人民藝術的一些發展和困境之後,
王岐山問:你們都看網上時髦的那個劇,叫什麼星星?
代表:靜默。
有人小聲:《來自星星的你》。
王岐山:對,《來自星星的你》。你看,你們官員都不知道。
全場:哈哈哈哈。
王岐山:其實我就考慮一個問題,韓劇為什麼佔領了中國?為什麼飄揚過海,影響了美國,甚至歐洲。前幾年他們就出了一個《江南Style》。
全場:哈哈哈哈。
王岐山:有時候我也有一段沒一段看看韓劇,看半天我發現我明白了,韓劇走在咱們前頭。韓劇內核和靈魂,恰恰是傳統文化的昇華。
腦袋要更新才有既新又好的劇本
沒錯,如果腦袋裡的東西不改變、不翻新、不提升、不豐富、不精緻,編劇編的就是老舊的垃圾題材,仍困在窠臼哩,只不過演員、台詞與場景改變而已,則拍演再多的戲劇也無啥意義。
中港台三地的《武則天》、《太平公主》、《楊貴妃》、《宮心計》、《大玉兒》、《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慈禧太后》等,不管怎麼改拍、新拍、重拍,還是停留在舊的層次;即使是非常轟動的《步步驚心》、《後宮甄嬛傳》、《武媚娘傳奇》,其宇宙和世界就只有宮廷,只有王位爭奪和後宮爭寵的腥風血雨昏暗拚殺。
韓國的編劇深諳戲劇之道,了解一齣好的戲劇必須具備那些要素,以及要如何呈現與鋪成,才會好看和感動人心;他們更懂得何謂『歷久彌新』,要把現實社會的感觸與脈動化入其中。
流行文化面向
以上所述是全球所關注的韓國的一個面向:流行文化。但是,其實韓國還有一個面向也日愈受到矚目,尤其受到社會學者、宗教學者、精神醫學者、心理學者、經濟學者等的關注,那就是韓國人的宗教信仰。
韓國很奇怪 有半數人民信耶穌
菲律賓被西班牙殖民約 400年,大多數人民信奉殖民主子傳播的基督信仰中的天主教,不會令人奇怪。
中國大明與大清王朝充當朝鮮宗主國數百年,直到 1895年大清於甲午戰爭慘敗才結束這種主從關係;日本在 1910年併吞朝鮮半島進行殖民統治到 1945年。
但是,現在韓國 5000 萬人口中,信仰耶穌基督的所有教派信徒合計將近一半,在亞洲國家屬於特異例子,其中緣由且待下回論述。
留言
張貼留言